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 1187章 于伟正作通工作,丁洪涛调剂资金
第(2/3)页
有些担心我们东洪再想上马酿酒项目,短期内怕是难了。资源就这么多,市里肯定优先保那头。更何况临平县还有家啤酒厂。”
晓阳放下梳子,走到床边坐下,床垫微微下陷:“酒水利润是高,但牵扯也广。你现在的心思,还是得放在农业机械化和交通上。这才是于书记‘三化三基’战略里明确要抓的,爸啊都帮你协调好了,这钱应该是到市里了。”
我点头说道:我安排人再去交通局对接吧,尽快把资金落实下来,工业园区的路,不休是不行了。
晓阳躺在我的怀里,朝着我的身上钻了钻,显得十分满足,又道:“市里马上就要开‘三胞’联谊会了,你们联系上王建广没有?他要是能回来投资,可是算外资的。”
“人联系上了,”我叹了口气,“态度有点含糊,说是在广东那边考察项目,一时半会儿脱不开身。估计还是对被偷戒指的事心里有疙瘩,所以我才要求法院把那个混蛋移交给劳改部门处理,不能让他们坏了东洪的投资环境。”
晓阳打了个轻轻的饱嗝,顺势躺倒在床上,眼睛直直地望着天花板:“朝阳,我好像真吃撑了,那酱骨头太入味了,没忍住多啃了两块。”
我抬手看看腕表,已经快十一点了:“谁让你贪嘴。这会儿知道难受了?”
晓阳侧过身,面对着我,脸上带着一点狡黠又慵懒的笑意:“吃多了…就睡不着嘛。而且,明天好像王市长上午没安排紧急会议……”
我最怕听到她说“睡不着”三个字,尤其是在这种语境下,通常意味着另一项耗神耗力的“睡前运动”。看着她睡衣领口若隐若现的春光和那双含着笑意的眼睛,我无奈说道:“都十二点了,咱们不研究了吧?”
晓阳顺势爬起来,压在我的身上,揪着我的两只耳朵道:“你还在这里给姐装傻,十二点?你可是少快活了一个小时!”
第二天清晨,窗外的嘈杂声和叫卖声将我吵醒。市委大院家属院外面格外热闹,我看看晓阳还沉睡着,呼吸均匀,怕也是昨晚上疲惫了。她知道王瑞凤副市长作息极规律,七点二十必到市委食堂用早餐,但陪餐的是王市长的专职秘书,晓阳作为副秘书长不必到场,故而能偷得片刻懒觉。
我轻手轻脚起床洗漱。出门时,谢白山的车已经等在市委大院外的胡同里。胡同两侧停满了各色车辆,不少是公车,甚至还有闪着警灯但未鸣笛的车子,都是大院里的家属或相关单位的车。
见到我,谢白山摇下车窗招了招手,我上车之后说道,昨晚上的酱骨头太实在了,我和晓阳现在都不饿,走吧,不吃早饭了。
谢白山笑道:“你要是喜欢,我晚上再酱点,今天晚上就能送家里来?”
我拉开车门坐进副驾,摆摆手:“别,这玩意儿就得现做现吃才香。回头馋了,我们再去店里。”
车子驶出市区,公路两旁是广阔的田野。我放低座椅,打开收音机,里面正在播报东原新闻,内容多是关于贯彻落实“三化三基”战略的动态。听着广播,我心里盘算着如何尽快把农业机械化的工作推动起来。
一到县政府,我就让韩俊通知农业局局长过来汇报工作。
农业局局长冯国斌夹着文件夹匆匆赶来,进门就汇报:“县长,您批示的西瓜套种冬小麦技术推广方案,我们正在组织农技站的骨干力量细化,特别是配套的机井灌溉这部分,正在抓紧核算。”
我点点头:“这个项目要抓紧,省农业厅建管处的晏处长那边我已经初步沟通了,印象不错。方案尽快拿出来,预算做扎实,资金申请报告要同步准备。方案一旦成熟,立即上报市局,同时抄报省厅。晏处长那边暗示过,只要项目合理,资金会优先从下到东原,再从市农业局这边下拨。你们要多向黄修国副县长汇报,他也算是半个老农业了,和咱们关系熟,门路清。”
“是,县长,我们一定抓紧,及时向黄县长汇报。”冯国斌局长连忙记下。
送走冯国斌,我又和交通局的洪亮才几个同志开了个短会,督促他们加快联系省公路处。洪局长说道:“县长,我们已经直接和省交通厅规划处,财务处和公路处都联系了,资金马上到位!”
我说道:“恩,洪局长啊,那你们就抓紧和工业园区联系,前期的准备工作要做好,毕竟路不算长,主要是园区的道路,咱们答应的三通一平,一定要做在前面。
一上午就在接连的谈话和会议中过去。刚吃完午饭,焦杨轻轻敲响了我办公室的门。
“县长,这会儿方便吗?有点情况想跟您汇报一下。”她神色间带着一丝神秘。
“进来吧,正好没事。”我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焦杨小心地关上门,坐下后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声音说:“县长,我从前些日子在‘三学办’共事、现在还在组织部的一个老同事那儿,听到点风声,关于为什么市里的人事冻结令还没解除。”
我顿时来了兴趣,放下手中的笔:“什么情况?说说吧。”
焦杨声音更低了:“听说…于书记原本计划动的那几个关键岗位,像东投的党委书记、财政局局长这些,在组织部征求意见时,遇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臧登峰副市长和王瑞凤市长好像都有些保留意见。于书记的意思,是人事调整的方案,必须是在充分沟通、达成基本共识的基础上才能推出。如果思想不统一,宁可再放一放,也不急于启动。所以…”
我听完,心里豁然开朗,又不禁感慨于伟正对权力的掌控艺术。人事冻结与否,何时解冻,本身就是他手中最重要的权力杠杆和风向标。他用这个方式来倒逼沟通、协调立场、寻求最大公约数。
“原来是这样。”我点点头,面色平静,“市委有市委的通盘考虑,我们下面坚决服从就是了。工作该怎么干还怎么干,不能因为人事可能变动就影响了当前的工作。”
焦杨脸上露出一丝担忧:“县长,我是怕时间拖久了,万一…万一新书记来了,会不会否定我们之前的一些安排?比如林小松、潘保年的事…”
我明白她的顾虑。包括刘志坤下一步从宣传部长转任组织部长,是我把控东洪局面的一步重要安排。“放心吧,”我宽慰焦杨,“无论谁来做书记,工作总要有连续性。只要我们是出于公心,为了东洪发展,方案合理,程序合规,就没问题。重要的是把眼前的工作做实、做出成绩。”
焦杨似乎松了口气:“有县长您这话,我就踏实了。”
焦杨离开后,我重新拿起笔,目光落在窗外。看来,伟正书记是想用延迟人事解冻来化解阻力,统一思想。看来,还是要多和书记汇报争取更多的主动和空间。
接连几天市委大楼里频繁有人进出,于伟正刚刚与丁洪涛谈完话,亲自将他送到办公室门口。随后,他让林雪请来了市长张庆合。
张庆合走进书记办公室时,脸色平和。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他逐渐适应了于伟正沉稳中带着强势的风格。这位看似文质彬彬的书记,在关键问题上从不含糊。
“老张啊,坐。”于伟正从办公桌后站起身,很自然地走到会客区的沙发旁,随手提了提裤腿,坐在了张庆合旁边的单人沙发上,丢了一支烟过去。“咱们再统一一下思想,一会儿瑞凤同志过来,我们一起跟她谈谈。”
于伟正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学武同志已经和其他几位常委都通过气了,大家对赵东同志到财政局工作,原则上是支持的。现在主要的顾虑在瑞凤同志这里。她分管财政口啊,对财政局长的人选有她的考虑,这可以理解。所以啊,今天咱们俩一起,再跟她深入交换一下意见,争取把事情定下来。”
张庆合心里明白,于伟正已经就人事工作与几位常委沟通了不止一次,从大局谈到用人哲学,从改革需要谈到干部培养,道理已经讲得很透。自己作为市长,到了这个年纪,如果再在财政局長这样的人事安排上表现出过强的掌控欲,不仅不明智,也容易引发不必要的猜测。他点了点头,主动表态道:“书记,您的意思我明白。瑞凤同志那边,主要是对赵东同志缺乏财政工作经验有些担心。一会儿我会从政府工作角度,说明业务学习可以加快,关键还是看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大局观。相信瑞凤同志能够顾全大局。”
于伟正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好啊,老张啊,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们俩的认识是一致的。”他话锋一转,像是聊家常般说道:“对了,上周我去省里,专程去向省委何思成副书记汇报工作,也谈到了东洪县班子的问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vxqianqian.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