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88 章 常委会通过议题,丁洪涛挪用资金
第(1/3)页
丁洪涛坐在办公桌后。窗外,市交通局大院里的梧桐树绿意正浓,但他的心思却不在窗外景致上。
省交通厅这笔五百万的资金,下拨速度之快,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东洪县工业园区道路建设的报告按程序报上去,这才几天?拨款通知就已经静静躺在他的待办文件里了。效率高得令他有些措手不及,也打乱了他内心深处的盘算。
这笔钱,东洪县自然是急需的。但他丁洪涛更需要它——不是现在,而是在他以县委书记的身份,意气风发地踏入东洪县之后。常云超担任过常务副区长,分管过财政局,知道各个乡镇、局委都眼巴巴等着经费。若他能手握这五百万的“见面礼”,无疑能迅速站稳脚跟,赢得干部们的初步认可,打开工作局面。这比任何就职报告都更具分量。
然而,钱现在就到了市局的账上。若按正常程序迅速下拨,这份“人情”就只能记在李朝阳和县里跑项目的干部头上,与他丁洪涛无关。他即将主政一方,岂能为人作嫁?
省内前段时期因盲目上马交通工程工程、忽视专业规范而酿成的事故教训犹在眼前。如今省厅调整策略,强调专业化、机械化施工的方向他是赞同的。东洪县的园区道路,晚几个月修,天塌不下来,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更周密地规划东原交通工程。但这笔资金趴在市局账上,目标太明显,总得有个妥善的去处,既要暂时按住东洪,又要合乎程序,不落人口实。
思忖片刻,他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听筒里很快传来光明区委书记常云超热情而不失沉稳的声音:“洪涛局长?难得你主动打电话来,最近忙坏了吧?”
“常书记,您可别拿我开玩笑了,再忙也比不上您统筹全局辛苦。”丁洪涛笑着寒暄,“听说光明区最近又是招商重任,又是承办‘三胞’联谊会,您可是能者多劳啊。”
“唉,都是工作,分内之事。”常云超语气温和,带着惯有的从容,“上次你来调研防汛工作,我正好在省里跑项目,丁局长啊,我没能陪同,实在失礼啊。今年的防汛任务也很重,平水河的水库啊,还不能发挥作用,怎么样丁大局长?对我们光明区的防汛压力有所体会了吧?”
话题自然引向了丁洪涛想要的方向。他顺势接过,语气变得凝重起来:“常书记,不瞒您说,这次调研让我印象深刻啊。平水河水位今年明显高于往年,水利局连心局长那边的研判也不乐观,预警今年夏季存在形成较大规模洪水的风险。防汛工作是头等大事,尤其是那条关键段的防汛公路,现在是制约抢险救援的瓶颈。我看到现场的情况,心里也很是焦急。”
常云超在电话那头沉吟了一下。他自然听出丁洪涛话里有话,但防汛事关重大,他作为区委书记不能不重视:“是啊,这个问题区委区政府也反复研究过,资金缺口确实很大。怎么,洪涛局长有什么指教?”
“常书记啊,指教不敢当啊。”丁洪涛声音压低了少许,显得推心置腹,“常书记,您是老领导,我在光明县工作时就多得您的提点嘛。是这样,我这边刚艰难协调到一笔专项补贴资金,额度五百万。省里今年给咱们东原的总额度本就不多,各个县区都瞪大眼睛盯着,我这也是顶着巨大压力,甚至可以说是得罪了其他兄弟县区,才硬挤出这笔钱来。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光明区这段迫在眉睫的防汛公路!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安全工程,早一天修通,早一天安心呐!”
五百万!常云超心头一动。这可不是小数目,足以解决防汛公路最棘手部分的建材款项,大大缓解区的财政压力。他语气里顿时多了几分真切的热络:“哎呀,洪涛局长!你这可是雪中送炭啊!我代表光明区干部群众感谢你!这份情谊,我常云超记下了!”
丁洪涛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但他话锋微妙一转,语气显得为难却又坦诚:“老领导您先别急着谢我。这事儿……还有点小情况得跟您交个底。这笔资金啊,最初的名义,是市交通局以东洪县工业园区道路建设申请的。我是舍出去老脸求了人的这笔钱才下来。但我想啊,园区道路再急,能急得过防汛保安全?能急得过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我才力排众议,决定优先保障咱们光明区的防汛需求。只是……李朝阳县长那边,恐怕还得缓一缓,等下一批资金了。我这边压力也不小啊……”
常云超是何等人物,立刻品出了这话里的多层含义。他脸上笑容不变,心里却明镜似的:丁洪涛这是要拿东洪的钱,买他光明区的好,顺便还暗示了自己在资金调配上的“话语权”和“为难之处”。好一招一石三鸟。但自己是光明区区委书记,算不到东洪县的账,反正是你交通局拨款下来的,这钱也没写着东洪县。
他朗声笑道:“洪涛局长深明大义,大局观强!防汛抗旱是全民大事,我想朝阳同志也能理解支持。资金到了市局盘子里,自然由市局统筹安排,我们光明区坚决服从。至于东洪县园区那边,丁局长,下一步您就是县委书记了,又在交通局工作这么长时间,到时候再以我们的防汛工程申请就是了,无论咋说,这钱都是财政的钱,你放心,这份支持,我心里有数。”
两人又心照不宣地聊了几句,挂断电话。丁洪涛轻轻吁了口气,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常云超果然上道,既接了人情,也默许了程序操作。只要光明区这边接收顺畅,李朝阳那边即便有想法,短期内也难有实质办法。等自己到了东洪,这笔钱怎么运作,主动权就另说了。
几天后,市委常委会会议室。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烟雾缭绕,气氛庄重。在于伟正主持下,关于学习上级精神的议题结束后,会议进入了备受关注的人事议题环节。
组织部长李学武拿起一份厚厚的名单,声音平稳清晰地开始汇报:“根据市委统一部署,组织部近期对一批拟交流提拔的县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深入考察。现将考察情况及任用建议汇报如下,提请常委会审议……”
一个个名字,一个个拟任职务从李学武口中念出。会议室里异常安静,只有纸张翻动和偶尔的咳嗽声。列席会议做记录的工作人员更是屏息凝神。
“丁洪涛同志,现任市交通局局长、党组书记,拟任东洪县委委员、常委、书记。”
“贾彬同志,现任平安县委副书记,拟任东投集团党委委员、书记。”
“赵东同志,现任市‘三学办’文秘组组长组长(正处级),拟任市财政局党组书记。”
“周海英同志,现任市‘三学办’指导组组长(正处级),拟任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
“焦杨同志,现任东洪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拟任东洪县委副书记。”
“钟潇虹同志,现任临平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拟任光明区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
李学武的汇报持续了将近二十分钟。这份名单涵盖了二十多名干部,细心人能注意到,其中不少人在之前的“三学”活动中都有突出表现。
于伟正在李学武汇报完毕后,目光沉稳地扫过全场,声音不高却自带威严:“学武同志汇报的这批干部,都是经过组织严格考察的。‘三学’活动成效如何,关键看实践,看能否推动工作。这批同志的调整任用,本身就是对‘三学’成果的一种检验和运用。大家有什么意见,都可以谈。”
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常委们有的低头喝茶,有的若有所思地看着名单。这些人事安排,事前必然经过充分沟通协调,此刻拿到会上,更多的是履行程序,统一思想。
在郭志远、颜惠、林华西、臧登峰几个常委发表意见,均表示同意。虽有细微的斟酌,但整体顺利。
常务副市长王瑞凤接着话头,语气平和例行公事的道:“东洪县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洪涛同志经验丰富,闯劲足,适合去攻坚克难。城管工作面广量大,矛盾集中,海英同志协调能力强,应该能驾驭住。我没有意见。”她略微停顿,目光扫过名单,“财政局长的岗位非常重要,赵东同志年富力强,原则性也强,虽然财经专业经历稍浅,但可以配强业务副局长,相信啊能很快适应。”
大家注重着王瑞凤的发言,心里都清楚,王瑞凤虽然不是五人小组的成员,但是其说话的分量不容小觑。
市长张庆合缓缓开口:“这批干部啊整体素质不错,结构也合理,体现了市委的统筹考虑。我原则同意。特别是像赵东同志去财政局,钟潇虹同志到光明区,都是人岗相适的,相信他们能在新岗位上打开局面。”
于伟正最后总结,语气沉稳有力:“好。既然大家原则同意,就按程序进行公示。干部交流任用是常态,目的是促进事业发展。希望这批同志到任后,虚心学习,扎实工作,尽快融入新集体,不负组织信任。”
常委会的消息像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东原官场。人事冻结半年后的大规模调整,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
在东洪县,焦杨走进我的办公室,脸上带着复杂的神色。
“县长,市委常委会刚结束。丁洪涛书记任东洪县委书记,目前已经进入了公示期啊,文件估计明下周就到。市委组织部通知,要求我们做好对接,准备好办公室和住宿。”她语速比平时稍快,显然这个消息也让她感到了些压力。
我放下手中的笔,身体靠向椅背。尘埃落定,该来的总会来。“嗯,知道了。准备了这么久,总算有结果了。这也是市委对东洪工作的重视嘛。”
焦杨犹豫了一下,压低声音:“县长,还有件事……我们县里这一批干部的考察程序刚走完,本来计划这几天上常委会研究。但现在丁书记马上到任,这时间点……”
我明白她的顾虑。在新书记到任前仓促研究干部任用,是官场大忌,容易授人以柄,引发不必要的猜疑。
“程序走到哪一步了?”我问。
“考察报告已经形成,本来准备在这次常委会上研究,公示五天无误后,就可以上常委会。可现在……”焦杨面露难色。
我沉吟片刻。只差几天时间啊,形势便截然不同。我原本希望能在丁洪涛到任前,将刘志坤推到组织部长的位置上,现在看来已无可能。下一步的人事布局,必须与这位新书记共同博弈了。
“程序合规是底线啊。”我果断地说,“既然时间来不及,就不要勉强。一切按规矩办,公示照常进行,但常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vxqianqian.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