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 1172章 于伟正谋划人事,曹河县惹上麻烦
第(1/3)页
在市委书记于伟正的办公室里,于书记谈起话来倒还是很有兴致,他刚才提到要给东洪县派遣一位县委副书记,分管群团和组织工作。我作为东洪县长,心里立刻明白,于书记到任两个月,经过“三学”活动的调研和观察,现在是要开始动手调整干部了。我心里十分好奇这位即将到来的副书记会是谁,但又深知规矩,不好直接开口询问。
我马上端正坐姿,语气诚恳地表态:“感谢市委和于书记对东洪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东洪县目前正按照市委部署,全力抓‘三学’促发展,各方面任务都很重,确实急需一位经验丰富的同志来牵头抓好组织和群团工作,把基层基础打得更牢,把干部队伍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
于伟正端起茶杯呷了一口,然后缓缓放下,脸上带着一种深谋远虑的平静:“朝阳啊,你先别急着感谢。市委目前只是有这么个初步打算和意向。搞了两个多月的‘三学’活动,我们确实摸到了一些情况,也发现了一些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当然也发现了一批干部。”他微微向前倾身,目光平和说道,“发现问题不算真本事,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能力啊。这就好比学生做一套试卷,遇到不会做的题或者做错了,这都很正常,关键是怎么样把不会的题弄懂做对,把错的改正过来,最终提高分数,这才是硬道理啊。”
他顿了顿,仿佛在组织更深刻的语言:“我们现在的改革开放,很大程度上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多题目,谁也不敢拍胸脯说手里就有标准答案,甚至说啊,题目我们都没有见过。这就需要我们有一股子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劲头,有时候甚至要杀出一条血路来。但是,敢闯敢试不等于蛮干胡干。怎么样尽可能地规避风险、少走弯路?这就是我们强调‘三学’的重要意义所在了。只有深入学习领会南巡讲话的精神实质,学习特区、学习苏南等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学习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典型做法,才能帮助我们提高认识、把握规律,尽可能避免犯方向性、颠覆性的错误。”
于伟正的语气变得语重心长:“朝阳啊,东原的情况你是知道的,基础弱,底子薄,久病初愈啊,经不起猛药,更经不起折腾,试错的成本太高了。我们再也经不起像李显平那样胡作非为的干部折腾,也不能再允许像李泰峰那样尸位素餐、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占着位置不干事!我为什么当初要顶着压力,建议省委对李泰峰、李显平的问题严肃处理?就是因为这类干部从思想根子上就不是真想干事、真谋发展!不处理他们,就是对不起东原的父老乡亲,我这个市委书记就是失职!”他说这番话时,神色平静,但话语里的决心和分量却沉甸甸的。
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于伟正书记工作的不易,特别是他提到“顶着压力”这四个字,从一个市委书记口中说出来,这份量非同一般。我只是担任东洪县长,有的时候,在处理科级干部的时候,就要周旋于各种复杂的关系,何况是要处理两个省管干部!
我接话道:“书记啊,您的工作和难处,大家其实都看在眼里,也能理解。东原确实需要一场刮骨疗毒式的变革。”
于伟正摆摆手,神色淡然:“我做工作不是为了做给谁看,根本目的是为东原老百姓谋福祉、为东原长远发展打基础。但是,该让大家看到的工作和决心,也必须让大家看到。不然,有些人还真以为我们光喊口号不干事,‘三学’活动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朝阳啊,你们东洪县在这方面就做得不错,特别是推动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家到党校讲课、与干部交流这个做法,就很有创新性,也很有启发性。”他显然指的是我们邀请坤豪公司毕瑞豪等企业家交流的事。
于伟正谈兴很浓,这算是我第一次与他进行如此深入的个人交流。他继续道:“你们的实践,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也想听听你的意见。我在考虑,能不能从全市表现优秀、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家里,慎重选择一批政治觉悟高、经营业绩好、社会责任感强的,尝试聘请他们担任不占编制的‘经济顾问’,或者挂职担任县长助理、乡长助理,主要协助分管工业经济的副县长、副乡长抓招商引资、市场开拓、营商环境优化?这也算是我构思的一项改革举措,想先听听你们基层同志的意见。”
我心里明白,于伟正书记既然当面提出来,心里肯定是已经有了倾向性的主意。所谓的征求意见,更多的是希望听到基层的支持声音,以便他更坚定地推动这项大胆的改革。
从内心讲,这项举措的利弊一时我也难以权衡,风险与机遇并存。我谨慎地回应道:“书记,这个改革设想确实非常大胆,也极具创新精神。如果真能落地,对打破体制内外的隔阂、促进观念碰撞融合、推动经济工作更贴近市场,肯定会产生积极影响。这就是您刚才说的,很多题我们都没有见过,但我们是要敢做!”
于伟正点点头:“大胆尝试也是你们东洪先做的嘛。朝阳啊,关于民营企业家当顾问这件事啊,省委赵道方书记听取初步汇报时,也给予了原则上的肯定,认为这是新形势下改进经济工作方式的一种有益探索。这个启发来自你们东洪,这就是对你们东洪工作最大的肯定啊。”
我顺着他的思路说:“书记,就像您刚才打的比方,改革的路子有多种。我相信这项尝试如果成功,很可能成为我们东原破解瓶颈、激活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民营企业家长期在市场一线打拼,对市场信号的感知、对经济规律的把握,确实有他们独特的优势。”
于伟正点点头,身体微微后靠,靠在沙发背上,神态略显放松了些:“‘三学’活动还有一个重要收获,就是发现和识别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也有潜力的干部。市委初步计划,‘五一’劳动节过后,就开始有序调整一批干部,把合适的干部放到更合适的岗位上,激发队伍活力。”
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顺势想为县里几位扎实干事的同志争取一下:“于书记,我们东洪县确实有一批干部,在‘三学’活动中展现了很高的热情和担当,也涌现出一些表现比较突出的同志,像焦杨同志,刘志坤同志……”
于伟正闻言笑了笑,用手指虚点了我一下:“你呀,倒是会抓机会。不过具体的干部情况,你还是多跟学武部长沟通汇报。组织部就是干这个的嘛。我这个市委书记,总不能越俎代庖,把组织部长的具体工作都给包办了,是吧?”他话说得轻松,但意思很明确,人事权的最终拍板,必须牢牢掌握在市委,掌握在书记手里。
我连忙点头称是。市委书记最大的权力,就是人事权力,于伟正书记到任后不久就冻结了全市的人事调整,不仅是县处级,连乡科级干部的提拔任用都暂时停止了,这充分体现了他对干部队伍整顿和掌控的决心。
正聊着,于伟正办公桌上那部红色的保密电话响了起来。他起身走过去接听,脸上很快露出恭敬且略带笑意的神情:“省长您好啊!……是,我正在办公室……您请讲。”
于伟正听了几句,语气变得坚定而维护:“领导,红旗同志是我们东原难得的改革实干派啊,是敢于啃硬骨头的闯将!哪个县委书记任上没几封举报信?这很正常嘛。之前红旗同志在曹河县为了打开局面,大刀阔斧推进改革,触动了一些固有利益格局,得罪个别人是难免的。举报信和上访的集中出现,恰恰说明可能背后是有组织的……红旗同志是外地交流来的干部,本土一些势力反弹、有些不同声音,这也是客观存在的……干工作,特别是干改革的工作,怎么可能不得罪人?只有不干事、混日子的人才不得罪人。曹河县现在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爬坡期,我判断,很可能是个别利益受损者或者心态不正的干部,为了泄私愤才搞这些名堂……”
虽然我听不清电话那头具体是哪位省长,但从于伟正恭敬的态度和称呼来看,谈话内容涉及对红旗书记的举报,十分敏感。我立刻意识到自己不便再留,随即拿起茶几上的报告文件,低声对于书记说:“书记您先忙,我回头再向您汇报。”于伟正一边听着电话,一边对我点了点头,挥手示意我先出去。
轻轻带上门,我站在走廊里,看了看手表,这次谈话持续了将近半个小时。对于一个县长而言,能获得市委书记这么长时间的单独交谈,确实十分难得。
心里还想着刚才听到的关于红旗书记被举报的事,郑红旗是我的老领导,对我有知遇提携之恩。虽然于伟正书记在电话里的表态是维护红旗的,但这事毕竟可大可小。思前想后,我决定还是应该给红旗书记通个气。于是,我走上了市委大楼的顶层平台。
四月的阳光和煦,站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东原市区。眼前是略显杂乱但生机勃勃的街道,远处是冒着淡淡烟尘的工厂和成片的村落,城市建筑大多低矮陈旧,但也能看到远处几处正在施工的工地,塔吊林立,预示着新城正在艰难地破土而出,而老城则在时光中慢慢沉淀。
我拿出那个沉甸甸的大哥大,拨通了红旗书记的电话。先是汇报了于伟正书记原则同意对电厂项目给予财政补贴支持的好消息,然后,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在于书记办公室门外隐约听到的、关于有领导过问举报信的事情,尽量客观地转述给了红旗书记。
红旗书记在电话里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但很镇定:“唉,估计还是曹河酒厂那件事引出来的。酒厂啊四百多号工人,租了几辆大客车,跑到省政府门口去拉横幅了,要求县财政兜底,解决酒厂的债务问题,帮他们恢复生产。省市几家银行前前后后贷给曹河酒厂两千多万,现在产品严重积压,亏损窟窿越来越大,银行早就断贷了。县里哪还有钱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vxqianqian.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