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74 章 周海英口出狂言,于伟正再识人性
第(1/3)页
工商局局长在普通人眼里,那绝对是高不可攀的职位。特别是对普通群众和小商小贩来讲,他们可能不清楚财政局长管什么,但工商局的“厉害”却是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办执照、查商品、管市场,哪一样都绕不开工商局的门槛。但在周海英看来,这个位置,分量还是轻了些。
他是谁?省委常委、秘书长周鸿基的儿子!从小耳濡目染的,是建委、财政、公安、国土这些手握实权、影响一方发展大局的“要害”部门。工商局?整天跟小商小贩打交道,处理些鸡毛蒜皮的纠纷,没收个秤砣、罚个十块钱都得跟人磨半天嘴皮子,搞不好还要被指着鼻子骂娘。这和他曾经担任的市建委书记、龙投集团董事长的风光,差距太大。虽然他也承认,工商局长手上确实有点权,比如在办理营业执照、搞商品抽检时能说上话,但这点权力带来的掌控感和成就感,与那些能决定城市面貌、财政收支、土地开发、社会治安的“大局”相比,根本不在一个层次。
周海英看向坐在对面的唐瑞林,主动打破了沉默,语气带着一丝试探和不甘心:“唐叔叔,我还是想争取一下,到财政、国土这样的关键岗位上,才能更好地为东原发展做贡献啊!工商局……事务太琐碎,我怕精力牵扯太大,反而影响大局。”
唐瑞林心里清楚得很。像周海英这样的干部子弟,真要论起来,什么岗位去不了?只要他父亲周鸿基秘书长肯出面打个招呼,别说财政局长,就是副市长、省厅副厅长也不是不可能。但问题就在于,周鸿基是什么身份?省委常委!到了这个级别,爱惜羽毛是本能,怎么可能亲自开口为自己的儿子安排工作?下面的人自然懂得领会意图,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但现在,于伟正似乎“领会”得不够到位,或者说,已经有了安排,只是还没有给周海英透露,毕竟组织部门出来的干部,嘴都紧。
唐瑞林笑了笑,笑容里带着探究和一丝玩味:“海英啊,我实在想不明白。你以前……也没得罪过于伟正书记吧?为什么他对你的抵触心理这么大?你有没有考虑过?按说你的资历和能力,当过建委书记,搞过龙投集团,怎么着也该安排个像样的位置啊,现在为什么一直不给你安排岗位啊?”
这话看似关心,实则带着明显的挑拨。唐瑞林一直对组织安排有意见,认为自己比于伟正年轻,能力也不差,却被“发配”到政协主席这个“二线”位置,心里憋着一股气。
周海英有些话不好自己说,周鸿基更不可能开口,自然需要下面的人去“领会”和“推动”。唐瑞林现在积极为周海英说话,一方面是想卖周家一个人情,另一方面也是存了私心——万一将来周鸿基在退休前投桃报李,在省委替他说句话,说不定他就能从政协主席挪到省直机关当个实权厅长,或者运作东原当市长也不是没有可能,换任何一个岗位总比现在强。
唐瑞林作为市政协主席,去市委书记办公室是不需要排队的。他走到于伟正办公室门口,看到建委主任马清文等几个人正等着汇报工作。大家自然都认识这位曾经的市委副书记、现在的市政协主席,纷纷打招呼。
“唐主席!”
“唐主席好!”
唐瑞林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目光落在马清文身上:“你们那个城管局筹备得怎么样了?清文同志?”他特意用了“同志”这个称呼,显得既正式又亲切。
马清文连忙回答:“唐主席,我们正等着向于书记汇报,主要是申请编制和经费的事。城市管理这一摊子,千头万绪,没人没钱寸步难行啊。”
唐瑞林点点头,语气带着关切:“大城市治理问题,是群众感受最直接、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啊!我们市政协也打算组织城环委的同志,去你们建委搞个专题调研座谈,听听一线的声音,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啊。”
马清文和唐瑞林是老相识了,态度颇为恭敬:“随时欢迎唐主席莅临指导!您能来,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支持!”
正说着话,市委书记办公室的门开了,市委秘书长郭志远走了出来。看到唐瑞林,郭志远客气地点点头:“唐主席来了?书记在里面。”
唐瑞林朝郭志远和其他人微微颔首示意,没有过多客套,便推门走进了于伟正的办公室。
于伟正见唐瑞林进来,放下手中的文件,脸上露出笑容,指了指对面的椅子:“瑞林同志来了。”虽然心里可能不待见,但该有的尊重和礼数还是要到位。
唐瑞林坐下,姿态放得很低,主动汇报道:“伟正书记啊,今天来,主要是向您汇报一下今年市‘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们提出的几个意见比较集中、落实难度较大的议题进展情况。这些议题的推进,还需要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啊。”
于伟正身体微微后靠,靠在椅背上,语气平和:“政协工作很重要,市委一贯是支持的。说说看,具体是哪些议题需要协调?”
唐瑞林早有准备,翻开笔记本,条理清晰地汇报起来:“主要是几个方面:一是公路养护问题。代表委员们反映,现在路上跑的货车越来越多,载重越来越大,对公路路面的碾压损坏非常严重。不少路段坑坑洼洼,影响行车安全,也影响咱们东原的形象。委员们建议,要加大养护投入,创新养护方式……”
他接着又汇报了关于农村饮用水安全、城区棚户小区改造和集资建房等几个议题,重点突出问题的紧迫性和委员建议的可行性。
于伟正听完,点了点头,表态道:“瑞林同志反映的问题很实在,委员们的建议也很有建设性。这样,你牵头政协那边,尽快拿出一个详细的、可操作的解决方案出来。需要哪些单位和部门配合,你列个单子。需要市委协调的,市委协调;需要政府协调的,我让庆合同志协调。支持政协依法履职,市委市政府责无旁贷。”
唐瑞林脸上堆起笑容,连声道谢:“感谢伟正书记的重视和支持!有您这句话,我们政协工作就好开展了!”
客套几句,感谢了市委的理解和支持后,唐瑞林话锋一转,仿佛不经意间,将话题引向了周海英。他脸上带着一种推心置腹的神情:“伟正书记啊,说起来,咱们都是老东原的干部了,也都是老领导一手培养起来的。饮水思源啊。今天来,除了汇报工作,还有个情况想跟您沟通一下。就是关于海英同志下一步的安排问题。他在‘三学办’这段时间,工作还是很积极的,带组督导也很有成效。不知道……市委对他下一步的使用,是怎么考虑的?”
于伟正听完这番话,心里那股不悦瞬间升腾起来。在组织部长位置上干过多年的他,对干部人事工作的程序和纪律有着近乎刻板的坚持。干部调整,必须经过组织部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vxqianqian.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