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76章 孙向东答应条件,于伟正灵活处理_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 1176章 孙向东答应条件,于伟正灵活处理

第(1/3)页

从孙友福办公室出来,我心里大致摸清了平安县党委政府的真实意图。他们既想借助东投集团的销售渠道进一步做大高粱红酒,又对直接接手曹河酒厂这个烫手山芋心存忌惮,更希望市里能出台政策,或者由东投集团出面主导整合。站在友福的角度来讲,思考这些问题,都是理所应当。

在去往高粱红酒厂家属院的路上,我坐在车里,望着窗外平安县城略显杂乱但生机勃勃的街景,心里思绪翻腾。看来,曹河酒厂在前两年就已经处于倒闭和崩溃的边缘了。之所以在李显平担任县委书记期间没有爆发大规模问题,根源就在于李显平默许甚至鼓励企业之间相互担保、乱拆借,形成了一笔笔糊涂账,再由县政府协调银行提供贷款输血,制造了一种虚假繁荣。如果高粱红酒厂在两三年前就直面产品滞销的问题,那个时候果断处置,而不是依靠贷款维持,说不定不会背上如今这么沉重的债务包袱。上次全市整治企业三角债、四角债,大家都打了包票说处理完了,现在看来,李显平是把更深层次的问题给隐藏了起来,或者用新贷款覆盖了旧债务。如今要真正理清这些债务,复杂程度超乎想象,一旦资金链彻底断裂,引发的连锁反应可能会拖垮整个曹河多数国有企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于伟正书记到任后,会主动建议省委对李显平的问题从严处理,估计根源就在这些遗留问题上。

东投集团想轻装上阵只管销售,平安县想保住这个摇钱树却不愿再背生产包袱,曹河县更是只想把这烫手山芋甩出去。我夹在中间,一个东洪县的县长,来掺和这两县一企的纠葛,怎么看都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但想到红旗书记焦灼的眼神,想到那上千工人半年没领到工资、拖家带口的困顿,还有省委省政府那边不断施加的压力,这担子不接也得接。一千多张要吃饭的嘴,对任何一个县都是不堪重负的大山。

汽车驶过高粱红酒厂新建的家属院门口时,高春梅和孙向东两口子已经等在那里了。崭新的六层小楼贴着时兴的白色小瓷砖,在周围低矮的民房间显得鹤立鸡群。

这两年平安县发展确实快,像这样的家属楼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成了县城里最体面的风景。大嫂秀霞的砂石厂生意红火,她去了东原打理货站后,王家大爷——那位当过村支书的精明老头——把砂石厂也是打理的井井有条。

“朝阳!”孙向东的大嗓门老远就传了过来,他几步跨过来,粗糙有力的大手紧紧握住我的,脸上是毫不作伪的欢喜。他身上那股混合着酒糟和汗水的独特气味扑面而来,还是老样子。高春梅站在一旁,笑容温婉,眼神里却带着审视,仿佛在掂量我这趟来的分量。

“向东,春梅嫂子。”我笑着招呼,目光扫过地上那个蒙着灰尘、油纸褪色的老酒坛子,“嚯,把压箱底的宝贝都搬出来了?”

“那可不!”孙向东得意地拍着坛身,发出沉闷的响声,“不是你来,天王老子也甭想动我这坛‘老根’!家里存货见底喽,孙友福不知道惦记多少回了,我也就匀他几瓶装装门面。”他嗓门洪亮,引得进出家属院的工人们纷纷侧目,热情地跟“孙工程师”、“高厂长”打着招呼。整个酒厂的兴衰,确实系于孙家这一脉相传的秘方之上。

在门口寒暄了十几分钟家长里短,孙向东便对高春梅嚷道:“春梅,今儿我跟朝阳出去吃,好好叙叙!家里就别等我们了!”高春梅看了我一眼,那眼神分明是托付和提醒,两个人生活里这么久,高春梅必然是已经知道了孙向东的特殊阿好,但是没办法,孙向东毕竟是掌握着秘方,一家人能有现在的体面生活,确实是离不开孙向东。

高春梅点了点头。孙向东那点“特殊爱好”,她心知肚明,有我在场,她多少能放心些。

谢白山开着车,七拐八绕来到县城边上那家熟悉的驴肉馆子。门脸比几年前阔气了不少,新砌了红砖墙,挂了块挺像样的招牌。“老北关大刀驴肉馆”——名字起得直白又霸道。

“过了五一,这驴肉就燥了,上火!现在吃正好!”孙向东熟门熟路地领着往里走,嘴里啪啦点了一桌子菜:爆炒驴肉、辣椒炒驴杂、驴肉火烧、凉拌驴板肠……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肉香和辛辣的调料味。

几碗自带的、颜色深红透亮的高粱红老酒下肚,孙向东的话匣子彻底打开了。他拍着桌子,唾沫星子横飞地讲着高粱红如何冲出东原,打遍北方几省无敌手,省台的广告一播,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厂子里那帮小子,现在一个月能拿这个数!”他伸出四根粗壮的手指,在我眼前晃了晃,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得意,“四百!比县里坐办公室的强多了!”

我着实吃了一惊。四百块!这在92年的贫困县,我这个县长,算上各种补贴,到手也不到两百。

谢白山长期开车,已经养成了习惯,上桌就吃,吃完就走,几碗下去脸就红得像关公,眼神也迷离起来。孙向东见状,大手一挥:“白山兄弟,车上歇着去!我跟朝阳好好整!”谢白山如蒙大赦,摇摇晃晃地出去了。孙向东是出了名的“酒篓子”,千杯不醉的主儿。

看气氛差不多了,我放下酒碗,切入正题:“向东,曹河酒厂那摊子事,火烧眉毛了。工人闹到省里,大半年没发饷,厂子欠了一屁股债,窟窿有两千多万。红旗书记那边,压力山大啊。”

孙向东脸上的笑容依旧,他重重放下酒碗,碗底磕在木桌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朝阳,你咋还管上曹河的事了?”他眉头拧成了疙瘩,“那破厂子,早该关门大吉!当年咱去参观,我就说了,连点酒糟味都没有,光会拿酒精勾兑糊弄人,能长久?呸!糟践粮食!”

他越说越激动,唾沫星子几乎喷到我脸上。我耐心听着,等他这股邪火发完,才缓缓道:“理是这么个理。可现在不是讲理的时候,上千号工人等着吃饭,省里盯着,市里压着。红旗书记的意思是,想请你出山,拉曹河酒厂一把。就当是……高粱红在曹河开个分厂,技术、管理,你说了算。”

“我说了算?”孙向东嗤笑一声,眼神里满是嘲讽和不信任,“朝阳,你咋和这个友福一样,净扯蛋!别的不说,就咱们县里在高粱红酒厂派来的那些个‘大员’,鼻孔朝天,懂个屁的酿酒!秘方在我手里,他们心里跟猫抓似的!我要是去了曹河,把这点看家本事漏出去,回头平安县这边,还有我孙向东站的地儿?我就成了那卸了磨的驴——没用了!”

他灌了一大口酒,抹了把嘴,推心置腹地低声道:“兄弟,不瞒你说,我不是没想过单干。凭我这手艺,自己弄个小作坊,一年轻轻松松弄个几十万,不比现在强?可是还是你们呢会办事,给咱弄个党员,把春梅搞成干部,这身份它拴着咱呢!再说了……”他叹了口气,眼神黯淡下来,“我家里那小子,你也知道,随我,不是读书的料,我这,下一步还得培养接班人啊……!朝阳,就有这个方子啊,我们孙家其实,啥都不追求,这个友福啊还给我谈,让我当政协常委,其实啊,我兴趣不大……,咱有秘方嘛!”

我问道,“秘方真的这么管用?”

是嘛,造酒的原材料都差不多,都是那几种粮食嘛,为啥每个地方造出来的酒都不一样,关键就是在这个方嘛!我现在也担心啊,计划生育搞得成了独苗!

我心里清楚,这不仅仅是技术保密的问题,更深层的是孙向东对家族传承断绝的恐惧,以及内心深处对“人丁兴旺”这种最朴素的渴望。在计划生育如同铁律的年代,他作为城镇户口的国营工程师,生二胎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向东,”我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推心置腹的诚恳,“如果……我是说如果,组织上能特批,让你再生一个孩子……这事儿,你能不能再考虑考虑?曹河酒厂那边,就当是你们孙家高粱红开枝散叶,你过去掌总,技术这块,还是你孙家的独门绝活。”

孙向东的眼睛“唰”地亮了,像两盏骤然点亮的灯泡。他猛地抓住我的胳膊,力气大得惊人:“朝阳!你说真的?能……这都能行?”那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狂喜和小心翼翼的试探。“春梅不同意啊,我都想找个人再生了。”

我马上纠正道:“哎,你这个思路太危险了。我说的是正常渠道……!”

孙向东道:“正常渠道?这能行,春梅不得被开除?我倒是无所谓啊,开除了我可以单干,但是春梅要给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vxqianqian.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