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 1186章 伟正点拨林雪,晓阳直言稳了
第(2/3)页
方面的短板。”李学武顿了顿,补充道,“特别是上次工作组在东投期间,贾彬同志表现出了较强的协调能力和大局观,也赢得了一些认可。”
“嗯,”于伟正的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敲点了几下,“东投集团是经济主体,但首先是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党委书记的首要职责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确保企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业务经营有董事会和经理层嘛。贾彬同志过去,不是去代替永林同志抓生产经营,而是要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这个定位要搞清楚。”他话锋一转,“永林同志最近情绪怎么样?我听说他往省里跑得比较勤?”
李学武的神色略显凝重:“是的,书记。这也是臧登峰同志另一个担心的地方。齐永林同志最近和省经贸委戚广林主任接触比较多。省里确实在推动国有企业的战略重组,省经贸总公司下一步可能要提升规格,整合资源。臧登峰同志担心,如果永林同志觉得在东投集团党委书记的岗位上职权调整太大,可能会产生别的想法,甚至……”
于伟正在省委组织部的时候,对国企改革的事有所参与,是了解和掌握内幕的人,于伟正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永林同志是老党员,老领导了,我相信他的觉悟和格局。省里的改革动向我知道一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方向是对的,省经贸公司下一步,基本是正厅架构。这样吧,”他沉吟片刻,“抽个时间,我亲自和永林同志谈一谈。东投集团是东原经济的压舱石,不能出任何闪失。”
他接着问道:“赵东同志的情况呢?财政局长这个岗位非常重要,各方面的意见现在统一得怎么样了?”
李学武脸上露出一丝难色:“书记,赵东同志的情况……稍微复杂一些。臧登峰同志和王瑞凤同志都明确表示了不同意见。主要顾虑也是认为赵东同志缺乏财政金融系统的直接工作经验,担心他难以迅速驾驭局面。现在财政收支矛盾这么突出,压力非常大。如果贸然拿到常委会上,虽然通过应该没问题,但反对票恐怕会比较集中,不利于班子团结和后续工作的开展。”
于伟正听了,忽然笑了笑,目光看向李学武,带着些考校的意味:“学武啊,你在平安县也当过副书记,管过党群,也接触过经济工作。你个人认为,对一个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来说,是懂具体业务重要,还是懂管理、懂用人更重要?”
李学武愣了一下,谨慎地回答:“书记,这个问题……我觉得需要辩证地看。懂业务当然更好,上手快,但懂管理、懂用人,更能把握全局。像县委书记、县长,也不可能什么都懂……”
于伟正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平和却自有力量:“我个人的看法啊,过分强调‘懂业务’,有时候容易陷入误区,甚至成为某些干部排斥交流、固守地盘的理由。什么是真正的‘懂’?我认为,领导干部最重要的,不是懂得某个具体环节怎么操作,而是要有三种能力。”
他伸出三根手指:“第一,懂人性。知道干部心里想什么,群众盼什么,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第二,懂管理。知道怎么建班子,带队伍,怎么定制度,抓执行,怎么把资源整合起来,发挥最大效能。第三,要懂进退啊。知道什么时候该发力,什么时候该放手,心中有大局,行事有分寸。有了这三点,哪怕暂时不熟悉某个领域的具体业务,也能很快抓住关键,找准方向。我们党当年打天下,那么多高级指挥员,难道都是军校毕业的吗?不一样带领队伍从胜利走向胜利?”
李学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书记,您这么一说,我心里就透亮多了。确实,不能把‘不懂业务’作为一个绝对化的否定理由。”
“所以啊,”于伟正总结道,“对于赵东、贾彬这样的干部,要看主流,看潜力,看他们是否具备这几种更重要的能力。当然,必要的业务知识学习要加强,可以给他们配强业务副手嘛。这样吧,这几位同志,我再分别找他们谈谈。统一思想的工作,我来做。”
李学武心里清楚,于伟正这是要亲自出面为调整扫清障碍了。他连忙点头:“好的,书记。”
于伟正似乎想起了什么,又补充道:“另外,学武啊,这次干部调整,眼光可以再开阔一些。除了经济部门、综合部门,像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这些所谓‘务虚’的部门,里面也有很多优秀的、有潜力的干部嘛。部门封闭久了,容易产生思维定式,甚至滋生形式主义。组织部要主动下去了解,发现一批人才,交流出来,放到更广阔的平台上锻炼。总要让大多数干部感到有奔头、有希望嘛。”
“是,书记,我们一定按照您的指示,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做好干部交流工作。”李学武郑重地记了下来。
又谈了几项具体的人事安排意向,李学武才起身告辞。
李学武离开后,林雪听到关门声,便走了进来,准备收拾清洗。这是她的日常工作。
于伟正却叫住了她:“小林,等一下。”
林雪停下脚步,转过身:“书记,您有什么吩咐?”
“晚上我有个宴请,安排在市委招待所小餐厅。你通知一下招待所那边,让他们准备一桌,菜式要精致些,体现我们东原的地方特色,但注意不要铺张浪费。具体的接待标准和要求,你和郭志远秘书长再对接一下。”于伟正吩咐道。
能被于伟正称为“私人宴请”并亲自过问的,来宾身份定然不一般。林雪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于伟正宴请某些重要人物。她马上应道:“好的,书记。我马上联系招待所,让他们先拟个菜单送过来,请您最终审定。”
好吧。
于伟正本来不必事无巨细到审菜单,但因为林雪刚来,多多少少于伟正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安排完工作,于伟正脸色缓和了些,目光落在林雪身上,带着点长者考察晚辈的意味:“小林啊,今天在电视台,我问你的那个问题,你现在有没有更深入一点的思考?”
林雪一时没反应过来:“书记,您指的是……是哪个事啊?”
于伟正听到林雪的反问,抬头看了看眼前这个比自己女儿大不了多少的工作人员,倒是有些呆萌可爱,就说道。“啊,是我没把问题说清楚,就是白鸽部长为什么提前那么久就去电视台做准备?”
林雪回想了一下自己之前的回答,谨慎地补充道:“书记,我当时想,白部长可能是觉得电视台是业务单位,情况比较特殊,担心准备有不周到的地方,所以亲自去把关,确保调研活动万无一失。”
于伟正微微笑了笑,那笑容里包含的东西让林雪觉得自己的答案似乎还是停留在表面。
“你啊,看问题还是习惯直线思维。”于伟正语气平和,像老师点评学生作业,“白鸽同志一个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对我的一次常规工作调研,需要提前一两个小时亲自跑去‘打前站’、‘盯现场’吗?她完全可以让副部长、让办公室的同志去落实。她这么做,至少说明两点。”
他顿了顿,伸出两根手指:“第一,说明她平日里对电视台这个直属单位的实际情况,掌握得可能不够深入、不够自信,心里没底,所以才需要临时抱佛脚,亲自去盯一盯。第二,也可能反映出她工作作风比较细致,或者……是对这次调研格外重视。但无论哪种原因,都值得她自身,也值得我们思考。作为一个系统的负责人,是靠平时扎实的工作掌握情况,还是靠关键时刻的临时突击来弥补?这反映的是工作深度和领导方法问题。”接着又补充道:“我这个啊不是否定林雪同志,而是谈看待任何问题,都要多问一个为什么会这样!”
林雪听着于伟正抽丝剥茧的分析,心里豁然开朗,又暗自佩服。原来领导随口一问,背后竟蕴含着如此深刻的观察和考量。她不禁有些惭愧:“书记,我……我确实没想到这一层。”
“没关系,慢慢来,多观察,多思考。”于伟正语气温和,“在机关工作,尤其是跟在领导身边,眼里要有活,心里更要有数。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背后的原因和逻辑。”
“是,书记,我一定努力学着这么去做。”林雪心悦诚服地点头。
“好了,去忙吧。”于伟正挥了挥手。
林雪这才端着茶杯,轻手轻脚地退出了办公室。
时间又过了两天。市委仍然没有发出人事解冻的正式通知。不仅是我,东原市下辖各区县的不少干部心里都开始犯嘀咕,私下里议论不少,自然也接到了不少打探消息的电话。
此前,于伟正书记在全市大会上曾明确表态,“三学”活动期间实行人事冻结,以确保集中精力抓学习、促整改。如今,“三学”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已开过,工作重心已明确转向“三化三基”建设,按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vxqianqian.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